最新消息:

注会财务管理第二十章 第一节业绩的计量

学习笔记 梧桐 6909浏览 0评论

【一】业绩的财务计量

一、盈利基础的业绩计量

(一)净收益和每股收益

公式:

1、净收益
净收益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与利润表的净利润不同。
净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2、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收益/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优点:

(1)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各国都有统一的会计准则来对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的计算进行规范。
(2)净收益数字是经过审计的,其可信性比其他指标高得多。

局限性:

1、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期间净收益被夸大了。 
2、忽视价值创造活动的某些成果。
比如一项成功的新产品开发,它可能对未来的净收益有很大影响,但是对其影响不能可靠计量,会计师就不会将其反映在净收益之中。
3、每股收益指标的“每股”质量不同,限制了该指标的可比性。比如每股面值不同等。
4、净收益指标容易被经理人员主观的控制和调整。

说明:

无论是净收益还是每股收益,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是很不理想的。它们被长期而且广泛的使用,主要原因是其便于计量,以及不需要额外的信息成本。

(二)投资报酬率

指标:由于每股收益中的“每股”的实际投入不同,影响了它的可比性,解决办法是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 
对投资和报酬的不同解释,形成不同含义的投资报酬率。最常用的衡量方法是总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
(1)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润/总资产
(2)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

优点:

①投资报酬率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财务比率。如果总资产净利率大于全部资本的成本,说明公司运用资金是有效率的;如果权益净利率大于所有者权益的成本,说明公司运用股权资本是有效率的。 
②能够反映投入产出关系,可以综合反映资产(或权益资本)使用效率的水平,是监控资产管理和经营策略有效性的有力工具。

局限性:

(1)投资报酬率的计算要使用“净收益”数据,因此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具有与“净收益”类似的缺点。
(2)不同的公司发展阶段,投资报酬率会有变化。投资报酬率的评价要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进行。
开办阶段:资产的增加超过收益的增加,投资报酬率较低,这不表示业绩不好;
衰退阶段:资产减少大于收益的减少,投资报酬率可能很高,不表示业绩改善。
(3)诱使经理人员放弃报酬率低于公司平均报酬率但高于公司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

(三)盈利基础业绩评价的缺点
  1、无论净收益、每股收益还是投资报酬率,都是根据权责发生制计算的,无法分辨净投资的数额和投资的时间。比如两个公司的净利润相同,但其现金净流量却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2、忽视风险。它只重视收益而忽视伴随收益的风险。

二、剩余收益基础的业绩计量
  (一)剩余收益的一般定义

剩余收益:一项投资的实际报酬与要求的报酬之间的差额。 

【提示】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获取超额收益,即为股东创造价值。

公式:剩余收益=收益-应计成本=收益-投资要求的报酬率×投资额
【提示】应计成本度量的是一笔资金用于本项目而不能用于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

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剩余收益和会计利润的主要区别,是其扣除了机会成本,而会计利润仅扣除实际支出的成本。

(二)剩余收益的表现形式

剩余权益收益:

剩余权益收益 
=净收益-权益投资要求报酬率×平均权益账面价值
=平均权益账面价值×(权益报酬率-权益投资要求报酬率) 
【思考】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

剩余净金融支出:

剩余净金融支出 
=净金融支出-净负债×净金融负债要求的报酬率
=净负债×(净金融负债报酬率-净金融负债要求的报酬率) 
【提示】净金融支出——“税后利息费用”; 
净金融负债报酬率—“税后利息/净负债”—“税后利息率”

剩余经营收益:

剩余经营收益 
=净经营收益-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要求的报酬率
=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资产报酬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报酬率) 
【提示】净经营收益——“税后经营净利润” 
净经营资产报酬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

关系:剩余经营收益=剩余权益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

【例·计算题】A公司的平均投资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净负债500万元,股权资本500万元,税后利息费用45万元,税后利润60万元;净负债成本(税后)为8%,股权成本为10%。
  要求:计算剩余权益收益、剩余净金融支出和剩余经营收益。

『正确答案』
  剩余权益收益=60-500×10%=10(万元)
  剩余净金融支出=45-500×8%=5(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8%×1/2+10%×1/2=9%
  剩余经营收益=(60+45)-1000×9%=15(万元)
  或:剩余经营收益=10+5=15(万元)

(三)剩余收益基础业绩评价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剩余收益着眼于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
【提示】剩余收益理念的核心是获取超额收益,即为股东创造价值。
(2)有利于防止次优化
基于剩余收益观念,可以更好的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使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缺点:

(1)不便于不同规模的公司和部门的业绩比较
(2)依赖于会计数据的质量

【例·单选题】(2013)甲公司的平均净负债800万元,平均股东权益1200万元,税后经营净利润为340万元,税后财务费用为50万元,如果债权人要求税后报酬率为8%,股东要求的报酬率为10%,甲公司的剩余权益收益为( )万元。
  A.142
  B.156
  C.170
  D.270

『答案解析』剩余权益收益=340-50-1200×0%=170万元

三、经济增加值基础的业绩计量
  (一)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基本公式:

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经营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调整后的投资资本
【提示】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与剩余经营收益(的理念)相同,是剩余经营收益的计算方法之一,或者说是剩余收益的一种“版本”。

与剩余经营收益的区别:

①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税后经营利润和投资资本。
②需要根据资本市场的机会成本计算资本成本,以实现经济增加值与资本市场的衔接;而剩余收益是根据投资要求的报酬率来计算的,该投资报酬率可以根据管理的要求做出不同选择,带有一定主观性。

(二)经济增加值的不同形式
  为了计算经济增加值,需要解决经营利润、资本成本和所使用资本额的计量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形成了含义不同的经济增加值。

1、基

转载请注明:八度生活 » 注会财务管理第二十章 第一节业绩的计量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